【红色广东】让红色革命遗址持续“保鲜”,苏区南雄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广东星光教育 | ||||||
时间:2019-08-30 15:09 | 来源:广东星光教育 | 作者:小沫 董子龙 | 浏览次 | |||
|
||||||
“当年红军长征路过这里,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8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老区人民还是这么热情、这么淳朴,我很感动。”今年七八月份,苏区南雄的革命老区油山镇迎来了游客重走长征路的高峰。一位50多岁的游客,在追寻革命先辈光辉足迹的时候,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款待,“山区西瓜的鲜甜 ,沁人心田,我要买几个给朋友尝鲜。 长征路,串起了红色的足迹,也连起了乡村的振兴。“ 当前,南雄以科学规划、连片打造为抓手,高位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加快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近日,在全省红色革命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上,韶关南雄作为三个发言单位之一,介绍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精神发扬、红色基因传承等经验做法。 ![]() 修复革命旧址,激活红色记忆 韶关南雄是广东革命老区,也是中央苏区县,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老-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项英陈毅彭德怀、聂荣臻等都曾经在南雄进行过革命活动,红色革命资源丰富。今年3月 ,南雄被列入国家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名单,目前共有68个红色革命旧(遗)址。 如何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传承?南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温春花介绍 ,今年3月,南雄通过了《南雄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建设规划(2019- -2021)》 , 计划3年内打造以水口战役、红军长征入粤第一-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梅岭三章为主题的红色革命遗址修复和活化利用项目, 总投资2.5亿元。该规划对保护和活化利用南雄革命旧(遗)址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 南雄以历史资料和佐证材料为依据,根据革命遗址在不同战争时期的作用,合理制定修复计划, 抢救性修复了一批破损严重革命历史意义 重大的遗址。如修建油山革命纪念碑、南雄革命烈士陵园纪念碑和水口战役纪念公园,修复“大岭下会议”日址和帽子峰镇乾村五岭地委日址等, 并对各革命遗址进行了挂牌保护,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红色遗址保护意识。 “南雄先后等集9000多万元对19个遗址进行抢修保护,目前已将7个项目列入下一步重点修复计划。”温春花说。 为进一步激活红色记忆,擦亮红色品牌,南雄市与南方杂志社合作共建的“南方党建智库基会党建南雄研究基地暨全国党刊红色教育基地”, 成为全国党刊红色教育联盟在广东苏区县设立的首个“党刊一基层” 合作共建的红色文化场所 ;7月1日,与音频平台荔枝App策划推出广东首个红色老区声音专栏一“听南雄”, 聚焦广 东菩名革命老区,传播原中央苏区县南雄的红色历史以及老-辈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 ![]() 厚植红色基因,发展红色旅游 “自2017年重走长征路活动开展以来,火起来的不仅仅是油山的红色历史、红色资源,还有我们的农土特产品。”油山镇名干部介绍说,农产品的热销,有力地推动了该镇的乡村振兴,坚定了老百姓种植的决心。 “我们以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为基础,将重走长征路打造成红色品牌活动。”温春花介绍,南雄市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和保护,优化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还原红军长征的部分原始路线。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和苏区精神,南雄以红色教育基地灵潭村为轴心,将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红军长征驻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长征入粤第一仗遗址水口战役纪念公园、瑶坑省委机关旧址等著名红色遗址串珠成链,打造成红色精品旅游國。以红色旅游为主题,打造"乌迳红军长征入粤第一 仗遗址纪念园一 油山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一 红色教育基地灵潭村” “瑶坑省委机关旧址- 水口战役纪念公园一 梅关古道" 等条红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同时将省级红色精品旅游线路、68个红色革命旧(遗)址和16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有机整合, 编印图文并茂的《南雄旅游損南》宣传册,提供南雄全市红色暴点导航、简介、讲解和周边查询等个性化服务。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对推进南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表示,当前,该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所需" 和南雄“所能”, 立足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保护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着力把南雄打造成大湾区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和广大人民群众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 |
||||||
扫描二维码分享 |